「在很久很久以前...」為Joe和Thomas於2015年的展覽。
在很久很久以前,人是如何了解事物的呢?
「人」本來都是複雜的個體,夾雜著理性和感性的特質,即使面對相同的事物,也會有不同的情感反應。這種變化不定而抽象的情感,往往影響著我們的理性行為與邏輯思維。人對事物的價值取態,人選擇跟隨的思考模式,恍惚與自身情緒有著強烈的關係。
今天,社會上出現了各種荒誕的事情,在每天充斥著大量資訊的環境當中,人們會以什麼角度去討論,以什麼態度去面對和回應呢?有的會站得後一點,嘗試在混雜的資訊中疏理事情,有的會利用別人脆弱的情感,故意混淆視聽。
人在不同的群體中接觸各種言論,思想與情緒同時被牽動。人在這狀態下進行了價值觀的改寫,思想的改寫。然後,這帶來的會否是歷史的改寫?輿論的威力是否由影響人心開始?
這次展覽,希望從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開始,與大家一起經歷一場童話世界的輿論戰。
在很久很久以前…
2015年1月 JCCAC(香港石硤尾)
關於視訊、展覽場地和即興表演。透過Skype,觀眾可以觀看於展場中的表演,也可以參與演出。
我們每天用不同的電子產品跟其他人聯繫。聊天、分享、談情、問暖,或者互罵、冷待等等。常常交談,不過有不少人其實都沒有多聽到他們的聲音,看過他們的字跡,見到他們的樣子。忘記了某某人站在自己面前,他的高度給我甚麼感覺。展覽希望讓參加者感受視訊媒體帶給大家對想像的開放/困閉。
當中除了視訊表演,也展示了作品「天眼通」的初始版。
2013年 VAC (香港中環)
展覽表演場地
觀眾透過Skype觀看表演以及對話。
特別嘉賓參與共同演出。
透過投影觀眾的畫面於展場,一起作即興互動實驗。
觀眾也開啟視訊對話。
作品「天眼通」設置的初始版。
觀眾透過視訊遙控車探索場地。
「細閱・香港」作品展是香港藝術節「細閱・香港」計劃第三階段的展覽項目。
「細閱・香港」計劃以已故詩人也斯(梁秉鈞)筆下關於香港的詩作為主題,與不同社會群體的參加者透過詩作坊和攝影工作坊,體驗以詩和攝影作品表達他們所關心的事物或議題。而透過策劃「細閱・香港」作品展,觀眾可以見到不同群體對香港不同面貌的關注。
2014年7月 城市緣洲(香港中環)